诗经里关于道德的名句 篇1
1、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矣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矣。
【解释】: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,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;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,一定是有了恶。
美与丑,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。
2、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;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,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
【解释】:深知本性雄强,却守持雌柔,(将成为)天下所归的沟溪。深知本性洁白,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,(将成为)天下的范式。深知身份荣耀,却安守卑辱的位置,(将成为)天下归附的川谷。此句成为历众多名士的诉求。
3、塞其兑,闭其门,终生不勤。
【解释】:塞信私欲的通道,关闭情感的门户,终身不会窘困。老子此语,道出洁身自好,抑欲生安的道理。
4、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
【解释】:大自然的规律,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,圣人所遵从的原则,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。
老子对“道”作了总结性论述。“天之道,利而不害”,是老子的自然观。“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”是他的政治观。
5、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
【解释】: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,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,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。
器小易满,海纳百川。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,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。
6、夫轻诺,必寡信;多易,必多难。
【解释】: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,必然容易失信于人,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。
一诺千金,言出则必行。遇事思虑周详,才能成竹在胸,成就大事。
7、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
【解释】:天地无所偏私,任凭万物自生自灭;圣人无所偏爱,任凭百姓自作自息。
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,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,但用后就扔掉,不是爱他,也不是恨他,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。圣人无偏爱,还百姓以自然。
8、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【译解】天下万物生于(看得见的)具体事物(有),而具体事物(有)由看不见的“道”产生。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。
9、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
【解释】:天网广大无边,网眼虽稀,却不会有一点失漏。这与“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”,“莫伸手,伸手必被捉”是一样的道理。
10、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
【解释】:天道对人无所偏爱,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天道无为而任自然,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。
诗经里关于道德的名句 篇2
1、月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。
——《诗经•国风•陈风》
【译文】月亮出来,如此洁白光明,璀璨佳人,如此美貌动人。
2、皎皎白驹,在彼空谷,生刍一束,其人如玉。
——《诗经•小雅•白驹》
【译文】皎洁的白色骏马,在空寂的山谷。它咀嚼着一捆青草,那人如玉般美好。
3、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。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。
——《诗经·小雅·斯干》
【译文】前有潺潺小溪水欢快流过,后有幽幽终南山沉静座落。山水之间有翠竹摇曳生姿,也有茂密松林在风中缄默。
诗经里关于道德的名句 篇3
1、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
【解释】: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,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,给万物提供滋养,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。
水是生命的源泉。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。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:“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。没有障碍,他向前流去;遇到堤坝,停下来;堤坝出了缺口,再向前流去。容器是方的,它成为方形;容器是圆的,它成为圆形。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,比一切都强。”
2、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【解释】:不只看到自己,便能更明了世事;不自以为是,反而能更彰显自己;不自我夸耀,反而能成就功业;不自高自大,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;因为不争,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。
“不争”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,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。
3、天长、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
【解释】:天地长久,天地之所以能长久,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,所以能够长久生存。
天地不自生,故能长生,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。
4、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
【解释】: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,倾盆大雨下不一天。
老子主张“希言自然”,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。飘风、骤雨不能持久,故尔:*是不会持久的。
5、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。
【解释】: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,五音(铿锵)使人听觉不敏,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,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,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。
“五色”、“五音”“五味”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,老子并非主张禁欲,而是反对纵欲。
6、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。揣而锐之,不可常保。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。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
【解释】:把持拥有得多多的,不如适可而止。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,不可能保持长久。满堂都是金玉,却无法永久的守藏。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,只能自取灾殃。
老子以盈满、锐利为譬喻,说明金玉满堂、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,主张“功遂,身退,天之道”。
7、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
【解释】委曲反能求全,弯曲则能伸直,低洼反能充盈,破旧反能成新,少取反能多得,贪多反而迷惑。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,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,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。
8、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其复。
【解释】: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,坚守住静的妙境,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。
只有符合于自然,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,只有符合于道,才能久远。
9、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
【解释】:保持本质淳朴无华,减少私心贪欲(就能为道无忧)。
老子提出素朴、寡欲的主张。丝不染为素,木未雕为朴,见素抱朴谓: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。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 望,但不可有贪欲,更不能纵欲。
10、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
【解释】:诚信不足,就会失去信任。人无信不立,一个人不讲信用,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。
诗经里关于道德的名句 篇4
1、慎始如终,则无败事。
2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qgF7.COm
3、大道废,有仁义;智慧出,有大伪;六亲不和,有孝慈;国家昏乱,有忠臣。
4、善为士者不武。善战者不怒。善胜敌者不与。善用人者为之下。是谓不争之德,是谓用人之力,是谓配天之极。
5、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
6、天下失道而后德;失德而后仁;失仁而后义;失义而后礼。
7、大邦者下流,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也。牝常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。故大邦以下小邦,则取小邦;小邦以下大邦,则取大邦。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大邦不过欲兼畜人,小邦不过欲入事人。夫两者各得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8、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
9、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,己愈有;既以与人,己愈多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
10、夫两者各得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诗经里关于道德的名句 篇5
瞻望弗及,泣涕如雨。
——《邶风·燕燕》
我一直瞻望着,直到看不见你的人影,眼泪像雨水一样绵绵不绝。
你走了,在那漫长的时刻里,我的心就像秋天的树,叶片无奈地飘洒一地,只把寂寞挂在枝头。
诗经里关于道德的名句 篇6
1、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
【解释】:以正道治国,以奇计用兵,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。
治国须正,用兵须奇,顺应自然,才能达到无为而治。这是老子关于治国、用兵、平天下的基本策略。
2、见小曰明,守柔曰强。
【解释】:察见几微叫做明,守持柔弱叫做强。
有为者当明察秋亳,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。
-
情感范文网(qgf7.com)小编精心推荐:
- 道德经里友情的句子 | 道德经里的有无的句子 | 关于国学经典的句子 | 道德经里的思想境界句子 | 诗经里关于道德的名句 | 诗经里最经典名句
3、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
【解释】:最完善的,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,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。最充盈的好像空虚,它的作用没有穷尽。最正直的好似弯曲,最灵巧的好似拙笨,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。
老子认为,事物达到的境界,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。
4、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
【解释】:祸啊,福就依傍着它,福啊,灾祸就隐含其中。
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。要正确对待祸福,从不利中看到有利,有利中发现不利。毛泽东在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中引用了这句话,说明了“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,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”。
5、治大国若烹小鲜。
【解释】: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(一样的道理)
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。毛传云:“烹鱼烦则碎,治民烦则散。知烹鱼则知治民矣。”
6、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
【解释】:处理困难的事,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,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。
只有由易入难,积少成多,才能成就大事。
7、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
【解释】:天下的难事,必定发生于容易,天下的大事,必定起于细微。
对天下大事难事,大处着眼,小处入手,没有办不成的。往往有为的人,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,却成就了大事。小事不做,大事不成!
8、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
【解释】: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,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。
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。事物在量变之中,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,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,就要及早动手解决。
9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【解释】:合抱的大树,是从幼芽发起,九层的高台,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;千里远行,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。
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,只有从实际出发,一点点积累,才能成就大事。
10、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
【解释】:对待结束时的工作,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,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。
做事贵在坚持。谁笑到最后,谁笑得。
诗经里关于道德的名句 篇7
出其东门,有女如云。
虽则如云,匪我思存。
——《郑风·出其东门》
在东城门漫步,遇上如云多的美女。
可是这些女子再美,也比不上我思念的人儿。
走过很多路,遇到过很多人,却没有一个是你。
诗经里关于道德的名句 篇8
1、合抱之木,生於毫末;九层之台,起於累土;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
2、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
3、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;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;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。使民复结绳而用之。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
4、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故以智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
5、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者以为文,不足。故令有所属:见素抱朴,少思寡慾,绝学无忧。
6、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。
7、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是以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。
8、天长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。
9、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故道生之,德畜之;长之育之;成之熟之;养之覆之。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。是谓玄德。
10、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甚爱必大费;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-
想了解更多诗经里关于道德的名句的资讯,请访问:诗经里关于道德的名句